13524975800

光伏技术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产品解决方案 > 光伏技术服务 > 轻松应对设计变更:看AI如何帮我们更快打磨出定制化环境箱

轻松应对设计变更:看AI如何帮我们更快打磨出定制化环境箱

产品介绍 规格参数 产品应用 代表客户

工程师+AI,

让环境箱设计,又快又好!

AI在环境试验箱设计中的应用

1、引言

 

环境试验箱的结构设计是一个典型的多参数工程问题,特别是在定制化、快速交付越来越成为客户刚需的背景下,传统手工建模方式显得效率低、出错率高。面对这种挑战,我们探索了一种结合 Excel 设计表格与 Python 脚本的建模方式,通过 AI 辅助生成控制代码,实现结构模型的自动更新和快速改图,显著提高了设计响应速度和修改效率。


 

 

2、建模思路

SolidWorks 作为三维建模平台,支持通过全局变量控制零部件尺寸。我们将试验箱的关键结构参数全部进行参数化,集中定义在一个 Excel 表格中,从而实现“参数即模型”的设计逻辑。

主要参数包括:

外壳尺寸(长、宽、高);

内胆与外壳间隙(保温层);

风道间距与风机布置;

观察窗位置、门体尺寸;

接线孔、加热/加湿组件安装位等。

所有参数通过统一命名规则组织,便于程序调用与逻辑判断。


3、程序控制逻辑

我们使用 Python 语言对 SolidWorks API 进行调用,实现自动读取 Excel 表格数据、修改模型变量、执行模型重建与保存。

更重要的是,在整个开发过程中,我们大量使用了 deepseek 模型生成核心控制代码。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目标,例如“从 Excel 中读取尺寸并更新模型变量”,AI 即可输出完整的脚本框架,省去了大量调试与查阅文档的时间。

3.1 Excel设计表结构

 

Excel为参数驱动平台,不仅让设计输入直观、透明,而且天然适配生产部门、采购团队的协同需求。设计工程师可像填写订单一样录入设计参数,而AI将自动构建相应的三维模型与图纸。

 

这种“所见即所得”的设计体验,大幅缩短了从需求到模型的转化路径,真正做到“客户想到的,工程师一分钟后就能看到”。这些参数作为输入驱动模型变化。

 

3.2 AI生成的Python代码示例

import win32com.client

import pandas as pd

# 读取Excel参数

df = pd.read_excel("design_parameters.xlsx")

params = dict(zip(df["参数名称"], df["数值"]))

# 连接SolidWorks

swApp = win32com.client.Dispatch("SldWorks.Application")

model = swApp.ActiveDoc

eqMgr = model.GetEquationMgr()

# 自动修改模型全局变量

for i in range(eqMgr.GetCount()):

    var_name = eqMgr.Equation(i).split('=')[0].strip().strip('"')

    if var_name in params:

        eqMgr.Equation(i, f'"{var_name}" = {params[var_name]}mm')

model.EditRebuild3()

model.Save()

这段代码由AI生成,用户只需提供意图和Excel格式定义,即可完成自动建模控制流程。借助AI模型生成的Python脚本,系统可自动解析Excel中输入的设计变量,调用SolidWorks API进行三维模型重建。代码自动识别变量关联的特征名称并智能修复模型,避免了“尺寸改了但模型炸了”的常见问题。


4、AI的关键价值

在本项目中,AI(deepseek)不仅是一个辅助工具,更是代码开发过程中的主力工程师。其核心作用包括:

脚本自动生成: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即可快速输出可运行代码;

逻辑补全与调错:AI自动检测变量命名不一致、单位遗漏等常见问题;

迭代效率提升:代码反复修改仅需微调指令,即可得到完整修订版本;

降低入门门槛:非软件背景的结构工程师也可借助AI快速上手程序自动化。

这使得结构工程师专注于设计本身,而不必深耕复杂的 API 接口开发。


5、应用成效

我们已在多种定制化环境试验箱项目中成功部署该方法,包括:

高低温试验箱(变更尺寸、风道布局、导流结构)

 



盐雾试验箱(自动生成饱和管道);

 

 

复合光照老化设备(视窗变更、样品架改动)

 

 

6、结语与展望

这套把Excel参数表、Python脚本和AI辅助结合起来的做法,已经逐步应用于质卫科技的几个定制项目里,工程师们最直接的感受是:


1、改图快了,出错少了: 客户提个尺寸变化,几分钟就能看到新模型,基本不用担心手误。

2、能更专注设计本身了: 省下反复操作的时间,可以多推敲结构、优化性能。


接下来,我们还会尝试:


1、让AI更懂设计意图: 比如工程师说“风量加大点”,AI能帮忙找到相关参数调一调。

2、设计数据直接对接生产: 省去人工录入环节,避免出错。

3、把工程师们的过往经验沉淀下来: 用AI辅助,把好的设计思路变成新人也能参考的提示。


未来,我们会继续摸索人与智能的结合,持续超越客户的期待,是我们的目标!







  • 文件名称 发布日期 操作
  • 暂无数据